找到相关内容180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文心雕龙》的人文精神与当代意义

    这里强调,年寿和富贵都是“必至之常期”,唯有文章的生命可以世代延续,因此,他把文学创作看作延续个人生命价值的寄托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文帝纪》注引《魏书》曰:“帝初在东宫,疫疠大起,士人凋伤,帝深感叹,与...

    袁济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374984203.html
  • 十三世达赖对“坚塞”的扶植及“坚塞”在施政过程中的作用

    与慈禧、光绪的见面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结果。不久,皇太后和皇帝先后去世,清朝政局发生动荡。   4、达赖第二次逃亡印度 在北京达赖得知清政府为整顿藏政,将推行“改土归流”,这使达赖深感不安。他的政治...

    达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0103484364.html
  • 跨越打扫过的希望门槛 洒下迎宾花絮——教宗谤法答辩录

    繁多而深感挫折;因自身缺乏信念与修行,又未以正确的方式研读,便感觉佛学是那么地难以了解与使用。他们滥用佛学而搞得一团糟,又乱找藉口说佛学对人类没有任何成效。依怀疑论者图利自己的惯例,这些人应该要认知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83785111.html
  • 欧美宗教发展模式比较

    前景深感悲观,普遍认为欧洲在很大程度上正在成为一个“后基督教”的世俗社会。1999年10月罗马天主教廷在梵蒂冈召开的第二次欧洲主教会议上通过的《工作文件》,对基督教在欧洲的发展作了极为悲观的预测,认为...

    刘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041285339.html
  • 蕅益智旭与天台宗——以《灵峰宗论》为中心

    蔑义涂,因门庭而昧堂奥。”甚至对于传灯也是抱着“半信半疑”的态度。但是不久智旭就为错过了当面受教的机会而深感后悔了,为此特“刺血,书一〈燃香供无尽师伯文〉寄至台岭”,以示“罔窥法海”之悔。而后,出入...

    周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041685348.html
  • 藏区多元宗教共存之历史与现况

    案例。当时清朝中央与地方政府,均对外国传教士的活动深感忧虑,但法国传教士力图打通康藏之路,遂派神父吴依容驻足康定(打箭炉),神父巴布埃进而到巴塘,置买土地,建造房屋及教堂三座。实际上,早在咸丰十年(...

    尕藏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84685641.html
  • 唐代僧侣及其活动

      唐代僧侣及其活动  日本小笠原宣秀原著  (一)序言  唐代为中国文化最荣盛之时代,又在世界方面最具特征之时代,只就宗教言之,当时所行之佛教与道教之外,西方之宗教:袄教、景教、摩尼教、回教等,各来华而张其教阵,呈未曾有之盛观。德宗朝,北天竺三藏般若与叙里亚之景教僧景净,自梵本翻译《六波罗密经》七卷,此种故事,亦深感兴趣者也。宗教中为当时之人心所依者,为佛教与道教已不待言,斯时新从...

    小笠原宣秀原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72386988.html
  • 法统之争——菏泽洪州禅法之考察

    详矣!  大义禅师是洪州弟子,韦处厚为他所写碑文也代表了洪州宗的意见,亦即对菏泽宗弟子创造“《坛经》传宗”的说法深感不满,我们不妨也来看看敦煌本《坛经》中有关“《坛经》传宗,,的几处说法:  刺史遂令...

    何照清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92187042.html
  • 求得慧心五台归

    ,都收入眼中,深感“灵峰胜境”四个字点得妙。在牌楼之下就是自下而上的108阶台阶,按照佛家的说法,人生有一百零八种烦恼,并把解脱烦恼之道称为“法门”。而菩萨顶一百零八级台阶,就代表着一百零八个法门。每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332887443.html
  • 静海大和尚访谈录

    和谐作出新成绩。   我有十几载教书育人的经历、曾多年从事过佛学教育,深感培养人才之重要。佛教教育关系佛教的兴衰存亡,决定佛教的走向和命运,僧才太重要了。为了协助政府落实宗教信仰自由,社会需要合格称职...

    慧伯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7104687812.html